著名企业家褚时健2019年3月5日去世,享年91岁
褚时健(1928年1月23日—2019年3月5日)
褚(chǔ)时健(1928年1月23日—2019年3月5日),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和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褚橙创始人,先后经历两次成功的创业人生,被誉为中国烟草大王、中国橙王。
褚时健简介
1979年-1994年,褚时健成功将红塔山打造成中国名牌香烟,使玉溪卷烟厂成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
1994年,褚时健当选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褚时健成为”中国烟草大王“。
1999年1月9日,71岁的褚时健因经济问题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1年5月15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获批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居住养病,并且活动限制在老家一带。
2002年,保外就医后,74岁的褚时健与妻子在玉溪市新平县哀牢山承包荒山开始种橙开始第二次创业。
2004年获假释;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2008年,减刑至有期徒刑12年。最终减为12年,
2011年刑满释放。
2012年11月,85岁的褚时健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褚橙品质优良,常被销售一空。褚时健成为“中国橙王”。
2012年,褚时健当选云南省民族商会名誉理事长。
2014年12月18日,荣获由人民网主办的第九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人物奖。
2019年3月5日,褚时健在云南玉溪逝世,享年91岁。
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自称是他的粉丝,“在万科的年营收只有二十亿的时候,他的厂已经做到了三百亿利税,我虽然不抽烟,但对这位商界奇人心生佩服。”
王石曾用巴顿将军的名言评价过褚时健:“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褚时健的命运曲线
不少没有经历过红塔山巅峰时代的年轻人,知晓褚时健的故事是通过王石口述:2003年他曾多次上哀牢山找褚时健取经。第一次去的时候,他看见褚时健正在修水泵。帮忙修的老农民开价80块,他说最多给60。老人家戴着一顶破草帽,衣服的圆领还是破的,比现在穿得还旧。王石就想,“他曾经是多么叱咤风云的人物啊!
褚时健,他曾经是最有争议的企业家之一:少年失怙,兄弟死于战乱,独自谋生;接着“”经营糖厂,后来接手玉溪烟厂,和企业一道变得声名显赫,在巅峰时黯然入狱。1993年左右是玉溪烟厂一年利税85亿,相当那时300多个中等农业县的财政收入总和,工厂的账户上通常趴着百亿元以上的资金。
劫后重生,褚时健看中新平嘎洒西面的哀牢山,距离玉溪要3个小时车程。山路蜿蜒,一路上可见香蕉林、甘蔗林。
机缘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六七十年代,落寞的褚时健在新平呆了十几年,主要是在糖厂做厂长。1979年离开新平去玉溪烟厂时,一家人以为再也不会回来。但20多年后,仍旧重返新平,更深的扎根在这里,“新平是善待了我们一家的地方”,褚时健这样谈新平。
红塔山、监狱、新平,年迈的褚时健向外界展示了异乎常人的坚韧。
对于之前那场牢狱风波,褚时健把这一段起伏说得轻描淡写,他对《财约你》讲到:“第一,我觉得人生哪个没有错?第二,你认为我错了,我可以改正。人生应该为社会、为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些贡献。条件不同,条件好了贡献多点,条件差点贡献少点。在那段时间,要作为一般人总想着不行了,我那些朋友说,算了,不用干了,你干多少会怎样?国家不承认。我说我们自己也有错误,不要再错是做得到的。以前干国家的,有国家的规章制度管,现在我自己干。我们试试看,所以来种果园。”
最初褚时健和兄弟褚时佐一起经营果园,一年后理念不同分开。这些冰糖橙品种源自湖南,70年代起在云南广泛种植。从哀牢山最初的900亩果园起步,2003年扩大到2400亩。租赁土地最初的上千万元来自与家人、亲友支持;2007年偿还清。
事无巨细,修水塘、施肥、卖橙……果园最初的几年,老人的精力不输年轻人。农户叫他“褚大爹”,褚大爹做事严格到紧盯着他们卸每一棵果苗;也会揣着糖果在兜里,给果园里的工人、孩子吃;生气了拍人肩膀叫一声“老兄”、急了也骂“杂种”。
一串“神秘数字”道尽一切
1999年1月,褚时健因贪污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此时,他的女儿已于河南狱中自杀,夫人也身陷囹圄。这个曾经的“烟王”陨落了。
2002年,褚时健保外就医,75岁的他,决定种橙子,品种是他老家华宁县的传统作物冰糖橙。他向昔日朋友们筹了1000万元,包下了哀牢山上2400亩的政府农场。
走进褚橙庄园接待大厅,一串“516266717484”数字令人狐疑。工作人员解释道,“这是褚时健先生的一生。”
51
40年前,作为红塔集团前身的玉溪卷烟厂曾一度濒临倒闭。直到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第二年,51岁的褚时健出任玉溪卷烟厂厂长。
62 66
褚时健任玉溪卷烟厂厂长后,他大胆进行技术改造,从国外引进一流设备,学习国外种烟技术,教授当地农民烟草种植知识,改革创新产烟体制与管理,使得云南香烟畅销中国,在全球知名度颇高。
他一手将这个破破烂烂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印钞机器”,1998年左右,固定资产达70亿元,年创利税200亿元,创立了价值332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红塔山”,在烟草企业中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
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的实践,佐证选择改革开放是正确之路。庄园内一小块宣传牌上写着,1990年,褚时健62岁时被评为中国十大企业家之一;1994年,褚时健66岁又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71
一封举报信将褚时健拉入了其人生的低谷。1995年,中纪委收到一封举报信,反映河南洛阳个体烟贩勾结烟草公司,通过向褚时健家人行贿取得卷烟指标。
改革开放进行20年后,流行起一个国企负责人退休前大捞一票的“59岁现象”陷阱,褚时健在67岁退休前陷入陷阱,成为时代“注脚”。
1998年,云南省检察院以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等罪名将褚时健向云南省高级法院提起公诉。1999年,云南省高级法院以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当时褚时健71岁。
对褚时健的判罚,一度引来社会各界热议,也推动了当时如国企负责人薪酬等一些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74
2002年,74岁的褚时健因患严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医。他开始在玉溪新平县种植冰糖橙,褚橙庄园中一部纪录片显示,当时满头银发的褚时健在这座山头二次创业。
“那时褚时健身无分文,”褚橙庄园办公室主任林安说,“是新加坡华人华侨资助了他。”
褚橙庄园职工食堂厨师说,褚时健爱吃麻辣鸡、麻辣鱼,嗜辣之人热情果敢,做事往往带着一股痛快劲儿。褚时健对改革开放“把脉”精准:特色农业、互联网是未来趋势,他与妻子下决心承包荒山开始种冰糖橙。
褚时健曾说,种橙子是经过调查的,玉溪新平这个地方,从温差、土壤、日照、水源等自然条件来讲,适宜种冰糖橙。
改革开放初期,褚时健重视科学技术对烟草的种植生产,让他走上巅峰,成为改革开放人物。二次创业,他故技重施,同样依靠科学技术种植橙子。
种上橙树后,褚时健不停地改进种植方法,为了保证个个橙子甜,他严格规范到多少平方米栽一棵树,一亩山地种多少树合适,每棵树上挂多少果,干旱时期如何浇水等。而这些需要褚时健和技术人员挨家挨户跟果农沟通,手把手教技术,还要跟他们解释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
收获后,有专业的评测机器来给橙子评级,来定果农的收入。而新平的农民原本多是贫困户,后来跟着褚时健种果子的都脱贫了,一年收入能达到十万左右。
84
褚时健84岁时,“褚橙”大规模进入北京市场,开始在中国各地销售。事实证明,“褚橙”的成功得益于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创造的新型产业链。
如今,褚时健与“褚橙”的故事已家喻户晓,成为中国“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的代表案例。这也是褚时健在改革开放中创造的第二个奇迹,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王石回忆,那天褚时健身着圆领衫,皮肤黝黑,戴一副宽边墨镜,像一位即将退休的探长。他腰杆挺得笔直,根本不像一位近76岁高龄的老人。那时褚时健刚承包了2000多亩橙园,树苗刚种下。
2015年9月,云南玉溪,曾经做金融行业的褚一斌回到玉溪的褚橙庄园跟父亲一起当起了农民。
褚一斌曾几次向媒体提起他对父亲的印象,都会提到类似尼采笔下“超人”的形象,他是生活中的强者,不被软弱的情感控制,总以强硬姿态面对挑战。
“我问他什么时候可以挂果,他说要六年以后。我当时一盘算,六年之后他就80多岁了,一个70多岁的老人创业,大谈80多岁以后的场面,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王石曾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中说。
吴晓波说,自上山之日起,褚时健的生命已与哀牢山上的枯木同朽,其行为本身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放逐。“在我们这个时代,褚时健的另外一个价值在于,他用顽强的人格魅力超出了那座‘哀牢山’。”
在《褚时健传》序言中,褚时健这样评价自己:“回想这么多年,我做得最问心无愧的就是:没有庸庸碌碌地生活。我几十岁在家乡时帮着母亲谋生,从那时起,我就没有闲下来过,更没有混日子,几十年来,我扛过枪打过仗,也曾在政府机关任职,后来则是长期做经营企业的事情;曾经有过人人都羡慕的辉煌,也跌落到人生最低谷过。不管什么阶段,我都全心全意地做事,一个人不虚度时光,要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人生才有价值。”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