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着力补齐品牌发展短板 培育壮大民族品牌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

  新浪财经讯 “2018中国品牌日·中国民族品牌发展论坛”于5月9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出席并演讲。

  2017年4月,国务院决定将每年5月10日定为“中国品牌日”,这标志着国家品牌战略的持续推进,意味着强化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凝聚中国力量,发展中国自主品牌,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中国品牌,发展品牌经济,成为提升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举措。

  姜明表示,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关键期的大背景下,品牌建设已成为满足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也是质量升级、品牌壮大的过程。设立“中国品牌日”有利于凝聚全社会共识,有利于营造打造自主品牌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搭建自主品牌交流平台,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在国际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企业在高铁装备、移动通信等高端领域树起了品牌,赢得了口碑。“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品牌发展仍然存在着: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小、话语权弱、品牌价值低、总体形象欠佳等短板”,在姜明看来,从消费端来说,对于品牌产品的消费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深入,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观上也要求加快品牌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品牌发展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近年来,关于品牌发展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明显增多,相关部门纷纷结合自身职能出台促进品牌发展的措施,不少地方政府也设置专门协调机构,统筹多部门联合推动品牌发展。同时,企业的品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创品牌来提高综合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指引和自觉行动。

  “品牌影响力的提升需要积累,品牌价值的沉淀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姜明称,“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充分调动市场、企业、政府、社会等各方积极性的基础上,着力补齐民族品牌发展短板,形成培育壮大民族品牌的合力”。

  “党和国家已经做好了民族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我们要快步跟上,不容懈怠”,他表示。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