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加强水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地理标志、水产特色之乡系列培训交流

水产特色之乡系列培训


   为推动广东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广东渔业品牌化发展,4月27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主办,广东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海洋与渔业》杂志社协办的2018年加强水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地理标志、水产特色之乡系列培训交流活动在清远市举行。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处室负责人,珠海、韶关、东莞、梅州、惠州等地市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代表,以及来自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广东省企业品牌促进会、广东商标协会、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的专家们等40余人出席会议。

 

  广东省水产养殖业规模大,但许多养殖企业还是以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品牌意识淡薄,因此,急需快速转型,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之路。广东省企业品牌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王满平首先介绍了广东水产品牌的发展现状,他提出“广东水产,世界共享”的概念,通过“2018年度广东省十大名优水产品”评选活动,选出有故事、有自信、谋创新、立足品牌战略相互学习的现代渔业品牌,彰显广东特色、展现现代渔业科技成果的名优水产品。

 

  珠海市白蕉镇政府代表分享了近几年白蕉海鲈地理标志和特色之乡创建成果。据透露,白蕉海鲈荣获珠海首个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来,原本不温不火的“白蕉海鲈”成了水产品市场的一匹黑马。目前在白蕉灯笼水域成立海鲈示范区,在灯笼村成立万亩白蕉海鲈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并建立全国淡水池塘养殖渔情信息采集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水产养殖业、深水网箱产业、休闲渔业、远洋渔业、水产良种体系、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邸刚、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陈智兵、广东商标协会专家李灵丽分别就中国特色水产之乡的申报程序、地理标志申报程序、著名商标申报程序进行详细讲解。

 

  另外,活动还落实了2018年7个水产品品牌推广项目——珠海白蕉海鲈、梅州客都草鱼、惠州生态鳖、东莞笋壳鱼、湛江对虾、茂名罗非鱼、饶平汫洲大蚝的具体工作和开展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