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中原普光”品牌的含金量

做足“中原普光”品牌的含金量  
2018-05-10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4月27日,中国石化首届优秀品牌投票评比活动落下帷幕。在此次评比过程中,“中原普光”品牌在技术品牌系列中名列前茅。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能源合作的巨大潜力正在显现。伊拉克、土耳其、阿根廷、美国等国的能源公司也相继抛出“绣球”,到普光气田参观考察,洽谈合作事宜。普光气田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海相高含硫气田开发核心技术的油气田之一,迎来融入国际合作市场、提升发展质量、检验自身发展成果的历史机遇。

机者如神,难遇易失。站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坐标上,油田党委审时度势,提出了品牌强企的发展战略。2017年9月,油田四次党代会将“五个品牌”建设列为今后五年的重要战略目标,“中原普光”位居五大品牌之首。在油田的指导帮助下,“中原普光”正以普光气田开发管理运营为依托,不断推进创新基因化、安全模板化、管理精细化、人才资源化,向着“中国高含硫气田开发管理第一品牌”迈进。

创新基因化:培育核心竞争力

普光气田具有“三高一深”的特点,地质构造复杂、施工条件恶劣、安全风险高,国内外均没有现成的理论技术、配套装备、施工经验等可供借鉴。普光气田开发面临一系列世界级难题。

为解决这些难题,普光气田提出了开放创新的理念,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集团公司“十条龙”攻关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纽带,组织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组成“产、学、研”三结合的攻关团队,使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普光气田突破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瓶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有了创新这把“利器”,普光气田的开发建设一路奏响凯歌。从开工建设到2009年建成投产,仅用了3年时间就建起了国内第一大高含硫气田和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气净化厂。凭借着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这一技术,普光气田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是中石化成立以来首次获此殊荣。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含硫气田核心开发技术的国家之一。

从开发建设到运营管理,普光气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创新已经成为贯通普光气田血脉的强大“基因链”。当前,无论是实现气田持续高效开发,还是打造“中原普光”品牌,更是离不开创新驱动。

普光气田着力把创新的基因深植于气田的血脉之中,确保气田的技术创新水平国内领跑、国际领先。2016年,普光气田成立了天然气开发、净化两个研究所;各单位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站也都在有序建设之中;科技专项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有序进行,“职工冠名”“五小成果”等基层创新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开展。人人都能创新,人人都在创新的良好氛围愈加浓厚。

近年,普光气田共承担或参与了15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形成了特大型高含硫气田高产高效、腐蚀防护、天然气净化等5项创新技术,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4项,授权专利64项。

安全模板化:一套可以复制的模板

对普光气田而言,安全环保永远是生命线。安全生产的根基牢不牢、安全管控措施能否有效落实,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是先决条件。

大到救援坦克等应急救援设备,小到报警仪等职工安全防护用具,普光气田在安全硬件的配备方面从不“吝啬”。据了解,气田安全环保资金投入占到总投资的9.8%,为安全管控建立起一道道“铜墙铁壁”。比如在实时监测方面,普光分公司建立了火气检测系统、腐蚀监测系统等8个系统,在气田各部位安装了硫化氢、可燃气体等监测设备共3300多个。普光气田成为“世界上报警仪最密集的地方”。

在制度建设方面,普光气田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安全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截至目前,普光分公司已编制完成采气、净化等专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工艺及设备操作规程671项;建立了包括3380项技术标准、578项岗位标准、54项管理标准在内的标准规范体系,填补了国内高含硫气田开发标准的空白,形成了具有普光特色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