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挖掘和表彰建国70周年以来为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影响力人物和先进典型,及时宣传推广“工匠精神”和“中国梦”的践行者,2019年12月28-29日,由中国商报社、中国商界杂志社、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流通研究院主办的“2019中国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经济影响力年度人物年会”即将于北京隆重举办。经各专业媒体、权威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组委会严格审核,横店共创共有共富共享工作委员会主席徐文荣入围“2019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徐文荣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功勋卓著的民营企业家,也是一名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从1975年带领浙江横店农民创办缫丝厂以来,他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紧跟时代步伐,坚守实业阵地,坚持社团经济共同富裕道路和高科技方向,把默默无闻的横店,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世界磁都”“江南药谷”和“中国好莱坞”。一路走来,无论事业做得多大,荣耀光环再多,徐文荣心里最不忘、最牵挂的还是“三农”。
“三农”提得最早、最多的民营企业家
徐文荣虽然只有小学学历,但并不妨碍他对理想王国的追求。他不但重视实践创造,而且十分重视理论创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农业、农村、农民逐渐成为全社会一个问题的时候,紧贴时代脉动的徐文荣就率先提出要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成为了全国最早提出和用实际行动解决“三农”问题的民营企业家。
认识徐文荣的人都知道,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他有很浓的“三农”情节。“三农”成为他孜孜不倦毕生求解的命题。“三农”话题,逢年过节要提,大会小会要提,会见客人要提,和家里人也要提。2019年浙江大学浙商研究院要写著名浙商的书,徐文荣直接要求写“三农”。“三农”成为他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更成为他日常工作的主要对象。
通过产业带动,解决“三农”问题
第一步,是通过办工厂,农民洗脚上田当工人。从办丝厂时招收238名农民兄弟,到如今横店集团200多家企业5万多名员工,横店60%以上农民都在集团企业上班。
第二步,是通过产业辐射,农民自己办企业。1980年代初,集团企业有了一定产业基础后,就把针织行业放给联办和户办企业去做,很快形成横店“针织一条街”,家家户户织机响,农民快乐当老板。1990年代,又把磁性材料相关工序和技术转让给农民,快速掀起全镇创办磁性材料企业的热潮,很快在产量、质量和科技含量上超过日本,实现了“世界磁都在中国,中国磁都在横店”的目标。

第三步,是文化产业带动,足不出户就赚钱。从1995年建成横店度假村等“五村”,到1996年与谢晋合作建成“广州街”影视拍摄基地,开启了全球最大影视拍摄基地大幕和城市化建设的热潮,迎来了横店影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兴旺。现在每年近2000万的游客,7万多名登记在册的“横漂”,400来个剧组的拍摄,给横店农民提供着足不出户就可赚钱的机会。
徐文荣说,我设计了一条路,三个三部曲,就是:从农业到工业再到第三产业;从农民到工人再到市民;从农村到城镇再到城市。三个三部曲,互为跃进提升融合,见证着横店“三农”的巨大变迁。早在1994年,新华社刊文《中国农民实现小康之路》,赞扬徐文荣带领下的横店集团为我国“三农”问题做出的表率和榜样。
拒当亿万富豪,只为农民兄弟
徐文荣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只有共同富裕,才能天下太平”。徐文荣主张的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是把赚来的钱分给大家,而是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老百姓都能分享。更为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条件,让农民兄弟都能有赚钱的机会。
为此,他拒当亿万富豪,把财富留给集体,留给农民,留给社会。

1988年,上级要求对横店乡镇集体企业实行以股份制、租赁制和拍卖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对集体财富分给少数人的做法,徐文荣进行了坚决抵制,保住了集体企业主体。
1990年代初,国家推行股份制改造。当时横店集团资产早已超过10个亿,搞股份制,徐文荣至少可以拿10%股份,一夜之间就可以变成亿万富翁。但徐文荣拒当亿万富豪,坚持走集体主义道路,因形应势,创造性提出了以“共创、共有、共富、共享”为宗旨目标的横店社团经济,并形象地说:“社团经济像横店区域上空的太阳和月亮,为老百姓普照光和热,给老百姓带来欢乐和幸福”。
后来,徐文荣选拔接班人,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拥护社团经济。在社团经济深化改革中,徐文荣始终坚持集团层面不量化,始终强调社团经济主体地位。近年来,集团多个下属企业连续上市,作为集团创始人,徐文荣从不要一点股份。
到如今,看着那些著名民营企业都搞股份制量化到个人了,徐文荣提出,四共委资产永远不量化,用于横店人民共同富裕,让横店农民过上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不忘初心:从老“三农”到新“三农”
新时代中国稳步向前。2017年党的十九大之后,响应中央精神,结合横店实际情况,徐文荣提出了新“三农”概念。“农业永远稳定,农村永远美丽,农民永远幸福”,这是徐文荣新“三农”的目标和新的追求。
实现新“三农”目标,难在“永远”。横店怎么做?徐文荣认为,要以“乡村振兴”中央一号文件为引领,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发展全域旅游+全民旅游,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高质量深化发展文化产业,构建小城镇大都市,实现三个“永远”。
为此,徐文荣提出新农村建设和全民旅游相结合的思路。以旧村空心村改造为抓手,统一规划,在不新增建设用地前提下,留足空间,留宽道路,突破农村房子只能造三层半的片面规定,突破个别思想僵化阻碍新农村建设领导的阻挠,造六层半或七层半,用上电梯,一层可以开店,三至五层可以开民宿,六层以上自己住,让每个农民都能从事三产赚钱。同时,剩余土地鼓励村办集体企业,建好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边角空地种植绿化。总之,通过改造后,农民住房100年不愁住,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徐文荣先期个人拿出500万,已请浙江省规划院做出新农村规划设计。四共委拿出2亿元,在横店圆明新园周边10多个村率先开始新农村建设改造。首期路西、柏塔两个村已全面动工。
按照徐文荣的设想,未来10年内横店四共委将继续出资,助推政府对横店全镇进行新农村建设改造,改造完成后全镇民宿房间达到8万间,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住宿需求,真正让旅游惠及全民,实现“文化富民”。同时,协助政府进一步完善各种涉农保险保障,办好慈善基金会等各类帮扶组织,联合社会力量综合施策,彻底解决农民后顾之忧,最终实现“农业永远稳定,农民永远富裕,农村永远美丽”目标,实现徐文荣前几年提出的“世界最美乡村在中国,中国最美乡村在横店”的夙愿。
横店农民发展新方位:探索进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道路
据新华社记者调查,1993年横店人均收入4700元,农民人均收入3200多元,已实现小康。2018年,由中央各部委18个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横店幸福指数体系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显示,2018年横店10万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6.5万元,住房、医疗、保险保障、文化、教育、卫生、安全、环境等指标和满意度显示,横店已经从小康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基本达到现代化程度。横店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9.4平米,远超小康标准的人均35平米,高收入国家的46.6平米。横店居民的小汽车拥有量超过每百人汽车拥有量全国第一的苏州。横店人很幸福和非常幸福比例达到了95%以上,横店居民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3.5%。各项比较结果显示,横店人的幸福指数超过大邱庄、南街村、华西村等明星村,也超过香港、不丹,比肩世界上高度发达、社会福利体系在全球处于领军地位的北欧五国。
今后,随着国际机场、杭温高铁、金-义-横城际轻轨、镇区单轨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落地,横店旅游和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条件将迎来新的重大机遇。
在此有利条件下,徐文荣提出,横店作为镇一级的国家级实验区、示范区,要继续走在前列,先行先试。徐文荣设想,再经过6年努力,到2025年,横店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争取走完社会主义社会阶段,然后,再经过15年时间努力,探索进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道路,逐步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三大差别,使农民达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目标(农民年人均收入突破20万元)。徐文荣强调,这一过程,始终离不开商品和货币的交换规律,离不开党的领导和精神文明建设。
那时,一个农业稳定、工业强盛、信息发达、文化灿烂、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小城镇大都市,名副其实的“世界影视文化名城,国际旅游休闲之都”,人类理想中的“东方太阳城”将在横店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