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背后的他

 
中国平安背后的他

1988年,任正非创立华为,郭台铭投资大陆,在深圳创立富士康,马明哲作为主要创办人,执掌中国平安。

30年后,这些当年新奇而脆弱的物种,都如洪水猛兽一般,让世界震惊。

2018年,中国平安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9位,《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第10位。500强榜单的前50强中,共有12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其中“国字头”占据十席,剩余两者,分别是中国平安和鸿海精密。

保险业内曾形容马明哲“不是人,是神”,金融界则称他是“将来时”——如果你想知道未来金融商业要发生啥,去看看马明哲在做什么。

马明哲做了什么?

1988年,平安成立之初的年营收是418万元;2018年,平安成立三十周年,其年营收9768.32亿元,多项指标、数据位列全球保险业第一。

过去20多年,马明哲一直将花旗、汇丰视为参照物,但如今,他的对标对象变成了亚马逊、谷歌。马明哲给平安设计了两条主线,分别是科技和金融,在他的部署下,平安越来越像一家科技公司。

中国平安背后的他

整个2018年,平安集团,尤其是旗下四大“独角兽”,依然保持着全速进步:

5月,平安好医生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全球移动医疗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该平台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流量入口,并且被认为构建起了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

马明哲是何方神圣?

中国平安背后的他

马明哲是初中学历,司机“上位”,他曾任蛇口“总设计师”袁庚的司机,得到其赏识后得以平步青云。

有人这样说。

早年的报道称他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后调到深圳蛇口,因为会开车成了蛇口工业区总经理袁庚的司机,得到对方信任和赏识后,被“破格”提拔成了平安的总经理。

也有人这样说。

平安管理层曾经私下讨论这些报道,马明哲听了之后开玩笑说:袁庚在蛇口是神呐,我哪里有荣幸给他开车。这段讨论,直到2009年才经由平安保险副董事长孙建一转述给媒体。

马明哲生于1955年,18岁高中毕业后,他下乡当知青,在那里学会了两件事情,一是抽水烟,二是开拖拉机。回城后,他先被分配到阳春市八甲水电站,后被调到蛇口,从劳动人事处做到社保公司的经理助理。

一次社保经理请假,马明哲代之出席工业区的会议。会上他“积极”发言,总提意见,主持会议的袁庚因此显得有些不高兴。“袁董,你不是说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吗?对与不对,最终你来决定。”袁庚看了一眼这个“无名小卒”,抬手示意:你继续说。

当年蛇口的工人经常发生工伤事故,马明哲建议成立一支基金做保障,这个提议得到了袁庚的认可。会议后,袁庚记住了马明哲,后来再开会,他点名要马明哲和傅育宁(原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现华润集团董事长)等后辈一起出席,并委派马明哲研究工伤基金的方案。

马明哲当时不懂行,散会后他请教业内人士,一位银行副行长告诉他:工伤保险属于商业保险,你们要做得成立新公司、申请牌照。马明哲这才知道建议“玩大了”,后来很长时间,他都在研究商业保险公司的“门道”。

1986年,开始“懂行”的马明哲向袁庚建议成立一家商业保险公司,他汇报了5分钟,袁庚说“可以,具体怎么做?”马明哲随即拿出准备好的、模仿袁庚行文风格的信件,袁庚详读后略作修改,马明哲便带着信前往北京,单枪匹马“走审批”。

2年后,平安保险正式成立,这家公司带有显著的蛇口“改革”气息,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保险公司。

作为项目很长时间内的“唯一工作者”,年仅32岁的马明哲成了平安保险的董事总经理。

当时的平安是一家很小的公司。

中国平安背后的他

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此前经手审批了平安,后来他到蛇口考察招商银行,出来时看见马明哲西装笔挺地站在外面。马明哲说:平安就在马路对面,您一定要过去看一看。

“那实在是一家太小的金融企业:矮矮的一个楼层的门面,几百平方米的办公面积,十几个员工。”刘鸿儒说,因为“小”得很特别,所以他一直记忆犹新。

一共12名员工,加上马明哲是13个人。公司有3台电脑和一辆自行车,用最原始的铅字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印保单。

早年的马明哲是一把利剑,锋芒毕露,不像现在这般内敛。

金融圈盛传一个段子,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曾在多位国企老总面前对媒体说:我42岁时就当了行长,你们呢?马明哲听后一乐:我28岁(平安筹备期)就当上了全国第二大保险公司的总经理,你王雪冰42岁当行长,也真不容易。

而现在的马明哲在同事的印象里,“马明哲在尽量淡化自己的烙印,他希望把平安变成一个职业经理人运作的集体产物。”一位平安前高层说。

马明哲对于自己的定位是:

”平安创立100年时,时任CEO谈起历史时会说,我们最早的CEO叫马明哲,那家伙干得还不错。”

平安的CEO是马哲明,那家伙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