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京亦庄如何玩转两会热词“智能+”

说到今年的两会热词

那就一定要说一下首次被写入

政府工作报告的“智能+”

为制造升级为“智造”指明了方向

作为用于尝鲜

走在科技智造前沿的北京亦庄

这条实践路上已经开始起步

今天就跟小亦一起看看

北京亦庄的“智能+”初体验

看北京亦庄如何玩转两会热词“智能+”

“智能+”的亦庄路书

生产流程动态变更

控制模式自动优化

产品信号自动补偿与校准

自动检验与测试

……

这样的智能化生产场景

不断在区内企业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

数字化车间上演

看北京亦庄如何玩转两会热词“智能+”

早在2014年,和利时就承担了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可编程控制器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该项目集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工业视觉等先进技术于一身,并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制系统,实现了智能化生产,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和利时为标杆,提出“智造100”工程。

“智能是一个国家关键基础性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在业界专家、瑞风协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旷看来,“智能+”这个全新提法比“互联网+”再进一步,体现了基于数字革命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生产的全新赋能。

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的引导下和开发区企服局的大力推动下,北京奔驰、京东方、SMC、安川首钢、中芯北方、博世力士乐、冠捷显示等区内近百家企业参与到“智造100”工程创建中。截至目前,“智造100”工程已经认定了两批共27家“北京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其中开发区企业12家,占到四成以上。

开发区企业“智能+”制造

步伐的加快

得益于这片智能制造资源汇聚的土壤

据开发区投促局统计,截至2018年,开发区规模以上智能装备企业共110家,2018年完成产值510.4亿元,同比增速0.9%,占工业比重13.3%。在先进技术、产品的支撑下,开发区在“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推动了开发区“智能+”制造拓展、融合步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予更大的能量。

据赵旷分析,“智能+”在技术层面涉及到5G、物联网、大数据、AI、机器人、云计算、高精度定位等技术;在系统层面涉及到机器视觉、工业以太网、传感器、FRID等系统;在软件层面涉及到ERP(企业管理系统)、EMS(网元管理系统)、DCS(控制系统)等。以这些支撑“智能+”的技术、系统、软件为主攻方向的创业团队,将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

产业土壤催化“智能+”

开发区已经按下亦庄新城

开发建设的“启动键”

在“实施亦庄新城规划”的

2019年工作部署文件中

显而易见的是

培育“智能+”肥沃土壤的布局

看北京亦庄如何玩转两会热词“智能+”

开发区做“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5G通信、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的尖端科技项目落地。将做“精”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聚焦机器人、3D打印、航天航空、无人机、北斗导航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

“未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最大驱动力。”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北京市实体经济的主阵地,已经培育了肥沃的“智能+”土壤,也孵化出各具特色的“智能+”制造的成果。

在2019年工作部署上看到

开发区还将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和

智能制造产业上持续发力

必将使得“智能+”土壤更加肥沃

加速“智能+”在制造业中的拓展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形成亦庄“智能+”的样板

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