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人世界中,真正富过三代的家族寥寥无几,像李嘉诚这样的家族也不过才富到第二代。不过在香港却有一个家族真正富过了100年,那就是李锦记家族。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的产品。这个创办了清朝末年的品牌,让李氏家族富到了第四代。
李锦记素有亚洲第一老字号之称,它跟珍酱油、淘大和八珍并称香港四大酱园家族。如今李锦记的第三代传人李文达身家超过了100亿,同时被人称为蚝油大王。

1988年,李家的第一代李锦裳在珠海创办了李锦记蚝油庄,开始生产李锦记蚝油。最早的李锦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作坊,经过了十几年才慢慢发展起来。李锦裳当时常常要受到当地地主的欺负,而且清明末年到处都是战乱,李锦裳发展得十分艰难。
1902年,李锦裳把李锦记从珠海搬到了澳门。李锦裳去世之后,把工厂传给了李兆荣等三兄弟,三兄弟各持有三分之一的股份。李兆荣由于喜欢赌博跟鸦片,后来欠下一屁股的债务跑掉了。工厂就交给了李兆登跟李兆南。
李兆南是李锦记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李兆南对工厂进行了改造,让产品的质量跟工艺都大大提升,李锦记开始在澳门打开了市场。大哥看到李锦记发展得不错,就回到工厂来。李兆荣跟李兆登都觉得小富即安就可以,不愿有大发展,随后李兆南说服了两个兄长对工厂加大投入。

之后李兆南又利用澳门这个港口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当时全球各地都在打战,李兆南却把李锦记卖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市场。当时这些国家有不少的华人,于是李锦记蚝油很快就获得了海外市场的热捧。
1932年,李兆南看好香港的发展,于是把李锦记从澳门又搬到了香港。这次搬迁奠定了李锦记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香港后来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跟国际贸易中心,成为了亚洲经济的四小龙。李锦记的酱油、蚝油等等产品通过香港这个平台,销往了全球许多国家。
这个时候李家的第三代也开始成长起来,纷纷加入到李锦记工作。李兆南却不希望有太多家族的人加入到李锦记,他以身作则让自己的儿子李文达高中毕业后自己去外面闯荡。

李文达去了广州发展,独自在广州发展皮具生意。50年代李兆登去世,李兆南也打算退休,于是李文达才被召回公司。不过李文达的其他堂兄弟也不愿大力去发展公司的业务,李文达处处掣肘。
6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人口暴增,李文达希望增加品类,拓展大众市场,却被堂兄弟们反对。双方都想收购对方的股份,一直闹到对簿公堂。1972年,李文达举债460万买下了堂兄弟手上的股份,李锦记的第一次纷争才结束。
随后李文达推出了熊猫牌产品,风靡了香港跟东南亚,还打开了北美市场。李锦记从单一的蚝油生产商转型向综合酱料制造商。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发,李文达加大在国内的投入,并且在大陆设立工厂。

李锦记也是第一家回到大陆投资建厂的香港酱料公司,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不过这个时候李文达的弟弟李文乐却患上了癌症。李文乐担心哥哥趁机吞掉自己的股份,于是在经营上处处反对哥哥,并且不愿公司加大市场投入。李文乐的妻子也不停在扇耳边风,最后兄弟两人闹到上了法院。
李文达没有办法只能支付了800万买下了弟弟李文乐手上的股份,至此李锦记变成了李文达一人的独自公司。不过当时李锦记刚刚投入了新厂,资金缺口达到了数千万,李文达也举债才买下弟弟手里的股份。后来李文乐去了美国养病再也没有回来。

在李文达的发展之下,如今李锦记拥有60多种产品,并且远销海内外100多个国家。
由于经历了两次家变,李文达在儿女继承方面也非常小心。他成立了一个家族委员会,每三个月开一次会,由这个家族委员会来管理李锦记,和家族的慈善基金跟家族投资。从80年代开始,李文达的五个子女就开始到李锦记公司工作。
如今李文达已经90岁了,不知道他的子女日后会不会再次陷入争夺公司的魔咒。真正富过100年的家族,堪称香港的老干妈,靠一个产品赚百亿身家,李锦记这个家族富过百年,但是也争斗了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