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为民畅想未来中国品牌图景:“让机器去干活,让人去生活”

  5月10日,中国将迎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品牌日”后的第二个庆典日。

  作为中国品牌一路走来的见证者,央视在4日举行了一场“CCTV国家品牌计划2018高峰论坛”,把擦亮“中国品牌”这张名片的代表性企业聚集到一起,忆往昔,畅未来。

孙为民畅想未来中国品牌图景:“让机器去干活,让人去生活”

复盘30年:坚守出来的范本

  在这场顶级中国品牌的大聚会里,近来炙手可热的苏宁果然毫无悬念地出现在了公众视野。

  一方面,苏宁在去年就以中国领先的O2O智慧零售企业的身份入选了“2018CCTV国家品牌计划-TOP品牌”,意味着苏宁本就满足“国家品牌计划”的硬性要求——企业所属行业是国家支柱或民生广泛需要的行业,企业及其产品具有高尚品质,能够支撑起国家品牌形象,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二名、旗下上市公司苏宁易购跻身2017《财富》世界500强……这些都让苏宁成为中国零售名片代表。其开创的智慧零售模式,近来更是频频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与点赞。比如,继不久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大放异彩之后,苏宁智慧零售模式日前再次受到人民日报的点赞。

  受赞理由大致相同,除了因为苏宁最早提出智慧零售概念,更因为其是这一波零售创新中最早做出理论突破的企业——既完成了自身的模式定型、业绩突破,也带动零售业实现了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等颠覆性变革,助力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为互联网零售下半场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可借鉴样本。

孙为民畅想未来中国品牌图景:“让机器去干活,让人去生活”

(图:中国品牌先进代表齐聚一堂分享经验)

  实际上,“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要实现这一字的转变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苏宁正是如此。1990年创立于线下,2009年开启线上转型,2010年推出线上平台苏宁易购,2013年率先确立了O2O的发展战略。尽管在互联网风头正盛的当时,苏宁一度受到业内外质疑,但其还是坚持走过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转型,最终实现自主IP智慧零售的确立。

  关键,这不仅有概念,更有实践,有突破理论的成功,这才值得推广与借鉴。

  今年一季度,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496.20亿元,同比增长32.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15%。6个季度连续盈利,意味着进入全渠道规模增长阶段的苏宁易购已经迈入新一轮成长周期。

孙为民畅想未来中国品牌图景:“让机器去干活,让人去生活”

(图:苏宁在“美好生活典藏馆”中展出的物品完美折射了20多年来物流科技的进化)

  革新在当下:从人力三轮车到无人车“卧龙一号”

  苏宁的“制造”与“创造”同样也是如此,不仅是概念的转变,更是成果的展现。

  本次苏宁在“美好生活典藏馆”中展出的物品,分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送货的三轮车、后来的摩托车,以及最近苏宁新发布的无人车“卧龙一号”。

  “卧龙一号”头顶上有多线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可以扫描出小区全景三维地图,地图上就连一棵树都清晰可见。有了这张地图,结合GPS导航的信息,它就可以利用搭载的人工智能芯片,自主分析出目前所在位置以及目的地方位。

  不仅可以实现从户外到室内的无缝切换,“卧龙一号”解决了小区复杂场景的配送需要,还能实现恶劣天气以及夜晚的24小时配送。未来,苏宁“卧龙一号”将在全国进驻1000家小区。可以说,从人力的三轮车,到使用内燃机或电力的摩托车,再到新时代的“木牛流马”,苏宁的展品完美折射出了这20多年来物流科技的进化。

孙为民畅想未来中国品牌图景:“让机器去干活,让人去生活”

(图:被称为新时代“木牛流马”的苏宁物流无人车“卧龙一号”)

  物流科技的创新只是苏宁创新的冰山一角。仅去年,苏宁就批量化涌现了诸多智慧创新项目,零售云、无人店、会员一账通、乐拼购、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苏宁特卖、苏宁极物、香港本地购等一系列智慧零售项目集中爆发。可以说,进入到智慧零售时代,创新的种子已不仅在苏宁落地生根,更是在批量生长。

  以苏宁创造的零售业态苏宁极物为例,苏宁极物倡导“致敬美好生活”的理念,苏宁极物的产品甄选自苏宁庞大优质的供应链,通过供应链体系与双线平台的消费大数据,精选出有故事、性价比高的产品,通过场景化的陈列,打破原有商品的分类边界,将百货、家居、3C、生活电器等多个类目中新奇特产品进行整体呈现,与年轻用户产生连接,关注他们年轻而精致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