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的深度:PA天才学院赴贵州省毕节市大山乡“教育扶贫”

一:大山里的一堂英语课

2018年5月8日下午4点,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深山里,整齐又欢快的朗读声划破了湛蓝色的天空。“peel~ peel~ ,peel,peel banana;pop~ pop~ ,pop,pop corn。”

正在朗读的,是大山乡东方营坪小学的80多个学生。本来已经是放学的时间,为什么孩子们还聚集在操场呢?

原来,他们正在一起练习最纯正的美式英语。

带着他们一起朗读的,是来自深圳PA天才学院的师生。据说,他们早晨4点就起床赶往深圳宝安机场,是坐了2小时飞机和5个小时的汽车,才来到这座大山深处的小学。

“没想到会在山里走那么久,那么深,路非常陡,”PA天才学院的小C同学是第一次坐车走那么陡峭的山路,有些悬崖边的急转弯处,甚至没有护栏,“来到学校,发现这里的校园超出想象的简陋。”

“看到这么破败的学校,心里感到一丝心酸。”小Z同学对第一次见到学校的样子记忆深刻:“在这样的学校里,却有着一双双求知的眼睛。”

公益的深度:PA天才学院赴贵州省毕节市大山乡“教育扶贫”

二:不同环境的碰撞

PA天才学院是深圳一所留学全案机构,致力于精英式人文教育,通过国际教育专家言传身教,影响中国新一代的精英青少年。

这次活动是PA天才学院的一次公益行动,以教育交流和物资捐助的方式,对国家级贫困县的山区学校进行帮扶。在此之前,PA天才学院已经组织过北美的纳什华、东南亚的柬埔寨等多地的公益行动。

尽管已经带领青少年做过多次公益,这次的贵州行还是让PA天才学院的负责人Selena非常震惊。

“这里曾经被央视的纪录片拍摄过,我第一次看纪录片时就哭了。但是到了以后还是感觉非常不一样,进山太难了,太不容易了。我印象最深的是进山途中没有护栏的山路,心都跳到嗓子眼了。”

“但见到学校的一刻觉得非常美好,对吧。”PA天才学院活动规划负责人闫瑞静补充道,“校园虽然破败,但学生们集合在操场等我们,他们的眼神又渴望、又有一点胆怯。虽然大家是陌生的,但一旦开始上课,所有的孩子都充满了热情,跟着我们一起大声地说英语。”

贵州省大方县大山乡全称是“大山苗族彝族乡”,位于贵州省的西北部大方县中部,是大方县最偏远的少数民族乡镇,海拔最高2000多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百姓只能靠种植玉米、洋芋、辣椒等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是国家级贫困地区。

大山乡东方营坪小学是这里海拔2000多米高山上唯一的小学,全村80多个适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学校把这80多个孩子分成三个班,1-2年级一个班,3年级一个班,4、6年级一个班,只有这样复合班的方式,才能应对师资不足的问题,毕竟学校只有5个老师。

尽管有国家财政和当地教育系统的支持,资源的贫乏仍然限制着学校的发展。在4、6年级教室,42个孩子挤在一间不足10平米的教室,最后一排甚至要挤在一起连着坐。

除了计划帮助改善教学条件,这里的教育方式和效果是PA天才学院的师生最关心、也最希望能够帮助改变的地方。

PA天才学院的校长Richard说:“我曾经到过很多村庄,美国、东南亚,还有中国的,有一些条件很好,有一些比较艰苦。这里的艰苦有一些不同,比如交通不发达,我们坐了很久的车;比如这里的老师,他们只有5个老师,却有80多个学生,每个班要两个年级合在一起才能上课,这些都是我没有经历过的。”

三:身份转换带来的生动课堂

在课堂上,PA天才学院的师生分成三组,分别给营坪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英语、音乐和科学三门课程。深圳的精英学生成了贵州深山的小老师,身份的转换带给了大家一次特别的课上体验。

小Z老师给一二年级上的科学课上,他拿出了特意从深圳带来的显微镜。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看到显微镜,教室里一片沸腾。为了赢得全班第一个看显微镜的机会,大家很快学会了小Z老师教的“细胞结构”。

公益的深度:PA天才学院赴贵州省毕节市大山乡“教育扶贫”

S老师把自己从深圳背来的糖果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孩子。

公益的深度:PA天才学院赴贵州省毕节市大山乡“教育扶贫”

小C老师把歌词发给四六年级的孩子们,全英文的歌词让大家十分陌生。小C带领大家鼓掌,学习怎样唱节奏和曲调,慢慢地消除了陌生感,只用了一节课时间就教会了孩子们唱人生中第一首英文歌。

公益的深度:PA天才学院赴贵州省毕节市大山乡“教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