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奔驰、迪奥,到苹果、李维斯……大企业几乎从来不吝啬,花费相当大的努力和成本去培养自身的品牌价值。” 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主席、经济学家、美国巴克内尔大学经济系教授彼得·卡尔·克罗索说到。
“事实上,城市的品牌形象可以同企业品牌一样,直观地向大众传递城市自身气质和性格,甚至提升城市的地位,增强竞争力——芝加哥的风城,巴黎的光明之城,罗马的永恒之城,纽约的大苹果……”
克罗索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品牌价值在城市层面的实践与应用,并长期关注中国城市发展。他曾在联合国人居署、经合组织等多次发表文章,并与中国学者共同撰写《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等。
5月19日,作为2018成都全球创交会的主体活动之一——“2018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与创新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上,克罗索教授在论坛现场发表了题《品牌与城市竞争力的互助共生》的演讲,从学术角度分享品牌与城市的共生关系,并在会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三大法宝”
“这是我时隔十二年,第二次来到成都”,克罗索教授惊喜地说,“我发现成都的变化翻天覆地,但是更重要的是,此行我更理解为何成都在城市品牌的塑造上做得如此出色了。”
“以前说到成都,国际上的其他人会很自然得联想到熊猫。”他认为,中国城市从表面上看,可能都是摩天大厦、遍地的工厂产业园等。因此,在城市品牌塑造的初期,像成都的“熊猫”一般,城市品牌标签化有利于让其城市品牌更加有辨识度。
但是,在他看来,成都城市品牌的成功,很大程度获益于“成都不只有熊猫”。
“大城市像香港、上海,都是沿海城市,某种程度这种城市是有先天发展优势的。但是像成都这种身处内陆的城市,其实最初的发展与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
“如今,成都的交通非常方便,特别是空中交通,这使它能够和世界相连。”他的体会是,成都的交通状况已经发生巨大改变。“像我2006年来成都时还没有法国飞成都的直航航班,那时甚至不得不绕道阿姆斯特丹。”
成都城市竞争力增强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认为正是空中交通的巨大发展。
“与1900年左右城市基于港口发展不同,当下,城市的空中交通已经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旅游或者商务需求,更重要的是空中物流的扩大。这是城市生产的产品运往国际市场最高效的途径。”
其次,在他看来,成都抓住自身“宜居”的优势,进一步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也是成都城市品牌竞争力的强有力来源之一。“成都与以前相比,变化巨大。除了更多更大更高的建筑,我注意到成都也更注重绿化。如酒店住宅外有非常大公园,在城里开车穿梭时,也会经常路过绿地和公园。”
在谈到绿化对于一座城市的重要性时,他明确地说,“很多人称公园是‘城市之肺’,但其实远不至此,公园是人们‘生活的支撑体’。”
他举例称,上世纪90年代,诸如芝加哥、伦敦、巴黎等众多国际化都市都开始注重城市公园的大规模建设。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生态净化作用,另外则是为市民提供休闲的场所。“但其实当下,城市绿地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并显得更加重大。”
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他认为,“城市在主动地‘吸引’人才。而人才在选择工作城市时,最关注的通常就是城市安全性如何、是否好的邻居,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如何。”
由此,着重城市绿化,自然就成了吸引人才、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利器。除此之外,他总结大力发展新经济,同样使成都城市品牌竞争力大大增强。
他发现这里的新经济发展环境很好。“硅谷曾有人说,他认为现在的中国的城市极其适合推进科学研究,因为很多中国城市本身非常注重培养人才。例如成都,这里就有各种各样的大学,从电子科学、室友工程,到艺术、教育……甚至不用刻意吸引人才就已经有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