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扬“科普之光” 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扬“科普之光” 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科技馆 (孙乐琦 摄)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18日电 (郑莹莹)18日在此间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每月一访”集体采访活动中,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上海科技馆理事长左焕琛表示,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十七年来,始终秉承“集众人之力·扬科普之光”的宗旨,不忘初心,努力前行,用大爱传递科学的火种,用真情播撒科普的阳光,助力上海乃至全国的科普教育事业。

  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是一家以科普教育公益事业为主业的公募基金会,前身为2001年成立的中国科技馆行业的第一个基金会——上海科技馆基金会,2005年正式更名为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

  左焕琛介绍,截至2017年底,基金会累计募集资金和实物价值2.7亿元,募集珍稀动物标本、化石等藏品1000余件。先后打造了“慈善科普”、“培育英才”、“资助奖励”和“论坛展览”四大系列20余个科普公益品牌,年均开展活动400余场次,累计惠及人群4000多万人次。

  汇聚全球资源 倾情“科普两翼”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标本和藏品,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持上海科技馆的发展。2016年上海科技馆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20家博物馆之一,名列第7位。

  到目前为止,基金会为科技馆募集各类珍稀动物标本700余件。新自然博物馆中展出1000余件珍稀动物标本中共有400多件来自基金会的募集。

  强化资助奖励 营造创新氛围

  基金会在全国首创“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资助奖励社会各机构组织和个人在科普教育创新项目方面做出的贡献。

  2012年,经上海市科委批准,国家科技部登记同意,基金会创设了中国首个由社会组织举办的综合性科普奖项——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设立之初,创新奖每年授予“科普杰出人物奖”、“科普贡献奖”、“科普成果奖”、“科普传媒奖”四大类不超过38个项目或个人。后又陆续增设了“科普管理优秀奖”、“优秀科普志愿者奖”。

  褚君浩、杨雄里、陈晓亚、薛永祺、王恩多、张永莲6位院士,以及杨秉辉、孙兴怀和王韬3位专家被授予“科普杰出人物奖”。邹世昌院士等一大批资深专家和科普工作者获得创新奖的表彰,科普创新氛围营造得到有效加强。

  另外,自2010年起,基金会在全社会设立了资助科普教育创新项目。科普从业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培育创新人才 助力科创结硕果

  基金会努力推动上海科普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需求,以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先后打造了“明日科技之星——科技拓展培育基地”、“明日科技之星——开放式学生论坛”、“未来工程师大赛”、“未来科技之星”、“赛复创智杯”和“创造力实验室”等六大创新人才培育项目,效果显著。

  拓展国际合作 提升品牌影响力

  基金会进一步加强了科普公益的国际合作,创立和培育新科普公益品牌,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提升。

  比如,发起设立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2015年,由基金会提议,在上海市科委、市教委和基金会共同发起举办了“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活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大力推动传播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为将上海建设成更具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美丽的生态之城做出努力。

  基金会还积极支持科技馆举办“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支持“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如何复活一只恐龙”、“星空之境”等原创展走出国门。资助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推动与会国际同行一致通过《北京宣言》。促成《熊猫滚滚》4D影片与肯尼亚、埃及、泰国、马来西亚和巴基斯坦等5家同行机构签下合作意向书,助力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普场馆的合作与交流。

  另外,基金会还与科技馆联合创设“上海科普大讲坛”。至今已成功举办92场,包括2位诺贝尔奖得主、22位国外专家、28位院士,共计153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公众开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