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益不是“噱头”!大众的责任也不止于造车

做企业社会责任、做公益,其目的从不应该是作秀;而坚持做下去更要耐得住寂寞,因为它不是一项具备很强光环效应的社会活动,需要长期的、坚持的开展,最终产生效益,惠及更多人群。

大众汽车集团作为一个扎根中国三十余年的跨国企业,一直致力于与中国社会共同成长、发展。在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在始终坚持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同时也将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生态放到了企业战略的高度。在5月16日举办的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企业责任媒体沟通会上,媒体不再作为聆听者来了解企业做了什么;而是作为参与者,去体验从企业策划的每个项目中能够获取什么。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向网通社强调:“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责任不止于造车。”

做公益不是“噱头”!大众的责任也不止于造车

1、公益之道,贵在坚持,赢在有效

做企业社会责任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目前主要关注和投入在“儿童道路安全、环境教育、青少年足球发展、文化”等四个重点公益项目中。在选定这些项目时,大众的出发点也很简单,他们关注:项目的开展能够惠及多少人。海兹曼教授表示:“我们企业责任活动的重点,并不是要去做一些有光环效应的项目,也不是去发表几个高调的声明,更不是做出了很大的投资,却只能够惠及小部分人群。”他强调,“我们开展的活动要尽可能多地去惠及更多人,助力于他们的教育、健康以及提升环保意识。”

做公益不是“噱头”!大众的责任也不止于造车

做公益不是“噱头”!大众的责任也不止于造车

比如在儿童道路安全方面,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两家合资企业,汇聚旗下六大品牌大众汽车、奥迪、斯柯达、西雅特、保时捷、宾利的力量,在项目从启动到推进的3年中,大众集团已在全国建立13个儿童道路安全体验中心,直接受益人次超过36万。另外据统计,在体验中心参加两次及以上活动的家庭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上升了21%。

做公益不是“噱头”!大众的责任也不止于造车

大众集团总部沃尔夫斯堡不仅具有悠久的工业历史,其足球俱乐部在德国和欧洲各大联赛上久负盛名,借此大众也将德国足球文化逮到了中国。2015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携手设立“大众汽车青少年足球发展基金”,并与中国足协密切合作,项目规划3年,已在全国建立了10个青少年足球训练营,5,000多名青少年球员及337位青训教练接受训练,超过45,000名青少年球员受益。

做公益不是“噱头”!大众的责任也不止于造车

在环境教育方面,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中华环保基金会合作,开展“千名教师环境友好使者”项目,主要通过针对教师环境教育方法的培训,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及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改变。项目规划了截至目前共培训教师5843名、惠益学生292万名。

做公益不是“噱头”!大众的责任也不止于造车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德国文学巨擘歌德说,“要与世界联系,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于2016年提出“PACE”文化项目。在这一文化战略的架构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上海交响乐团创办“中国艺术拓展计划”(AEP-China),旨在通过为期两年的音乐项目,聚集和连接起全国的年轻人,截至到2018年4月,直接受益者已达到5万人。

通过以上几个项目的介绍,以及几组数据成果的展示,也就明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中所强调的长期的、高效的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了。这种渗透式的公益远比一次大型的直接性的捐赠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大得多。

2、企业社会责任是双赢互惠

从2014年开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就率先启用了第一笔5000万元的企业社会责任基金,用于支持在华企业社会责任项目。随后在2016年11月,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再次宣布追加5000万企业社会责任基金,持续投入到环境教育、可持续交通、社会关爱、文化交流等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中。

做公益不是“噱头”!大众的责任也不止于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