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0日,“中国品牌日”迎来第二个生日!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一天开始变得甚有意义。因为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的体现,其内涵或代表了一种文化,或赋予了一种情感,或传承了一种精神,甚或寄托了一种人文理想。
党和国家领导人自2014年起曾多次在会议中强调品牌的重要性。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6〕44号),提出设立“中国品牌日”,以营造品牌发展良好氛围,搭建品牌发展交流平台,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最终,2017年4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品牌意识上升到国家层面高度。
众所周知,品牌与国家形象关系密切,品牌强则国强。翻开我国品牌发展的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已采取了多项措施推动品牌的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应看到,中国依然是典型的产品大国、品牌小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发展。在此背景下,引导“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以品牌引领经济发展,增强中国经济在世界市场的影响力已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这也需要通过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如何通过品牌发出声音,让世界倾听?如何通过品牌传递形象,让社会认可?随着品牌在宏观层面成为国家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愈来愈多的企业对这一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的思考变得更加深刻。
作为一家秉承“产融结合”理念发展的企业,中城银信控股集团自成立之日即将“为国做实产业经济,为民创造财富价值”奉为使命。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壮大,中城银信也一直在深入思考如何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金融助推产业发展,并成为中国名牌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探索中,一些价值基因已慢慢被注入中城银信品牌发展的理念中。
以国家战略为导向 以利国利民为主调
由实业投资起家,在企业的血液里一直流淌着“振兴实体”基因的中城银信一直坚信,金融要与实体产业结合,如果脱离实体,如同无本之木;金融只有服务好实业经济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才能由“虚”转为“实”,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而在董事长张佩宏看来:“作为企业,首先是要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解决生存问题,而后逐利。中国的企业家更要具有党性、有国家情怀,企业赚取的每一分钱,根本上是因为有一个稳定的商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企业做大以后,更要考虑如何为社会、为国家谋福祉。对中城银信来说,企业要做的一是如何为农民增收,二是如何为生存环境造益。”
中城银信是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境外农业开发产业联盟等大型联盟的主要成员,其产业布局一直重点聚焦在大农业、清洁能源、军民融合、特色小镇方面;在金融领域专注开展综合化金融服务,在专业化投资管理、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且一直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响应党的号召。
中城银信旗下梅河口中城银信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启动建设的“光伏+三产融合”示范基地项目,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全面推动农牧业及清洁能源产业的跨界融合,结合农牧业、旅游观光开展多种“光伏+”应用。目前,项目已获得梅河口市脱贫攻坚办公室批复认可,将通过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和企业从电费中提取资金用于杏岭镇扶贫工作的两种方式进行扶贫。中城银信已于近日加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成为其会员单位,该协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业务主管单位的国家一级协会。未来,中城银信将会一直致力于“光伏+三产融合”的发展,为国家光伏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贡献力量。
在湖北襄阳,根据国家印发“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相关意见,中城银信重组农民合作为联合合作社,开发土地,将闲散小块土地集中流转,总承包1.5万亩土地,合作投资建设了现代化农业项目。上半年种植土豆,下半年种植高粱,并分别与全球五百强食品企业达成“土豆订单式”种植与采购,用于加工成各种口味的薯片;与国内A股高市值知名国酒企业达成“高粱订单式”种植与采购,为酿造酒水提供原料。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农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