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榆中:西北“菜园子”成品牌

从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到西北蔬菜集散中心

甘肃榆中:西北“菜园子”成品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发明

甘肃榆中:西北“菜园子”成品牌

  榆中县三角城乡的一家蔬菜育种企业的工作人员在除草。
本报记者 陈发明摄
 

甘肃榆中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也是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和甘肃省“北菜南运、西菜东调”最大的产地型蔬菜集散中心。全县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兰州高原夏菜”商标,并将其打造成兰州乃至甘肃省的重要农产品品牌。目前,榆中县已认证“三品一标”150个

每年从5月份开始,甘肃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的菜农刘展每天都关注全国的天气预报。

“特别是北方蔬菜产区的天气,有点风雨灾害,直接影响我们这里的蔬菜价格。”种了十几年菜,刘展对蔬菜市场的规律了然于胸,“虽然隔着上千公里,但是这些地方的蔬菜上市时间跟我们只能错开几天,万一受天气影响挤在一起上市,那就会造成价格大跌”。

榆中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也是兰州高原夏菜主产区和甘肃省“北菜南运、西菜东调”最大的产地型蔬菜集散中心。榆中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滕辉告诉记者,2018年全县计划蔬菜种植面积达44万亩,总产量110万吨,预计实现产值18.5亿元,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标准化种植——

创出高原夏菜品牌

榆中县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首创了蔬菜质量监管“联户联保”组织化管理模式,将40个蔬菜生产重点村确定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村,全面推行质量监管“联户联保”制

经过10多年的经验积累,榆中县大部分菜农都像刘展一样,对市场变化很敏感,但他们对蔬菜种植却保持着新鲜感。

“最开始全靠自己摸索着种,后来就是靠经验,最近几年反而要从头学。”刘展站在自家菜地里笑呵呵地说,“现在是标准化种植,从种苗、到管理,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这样种出来的菜品质好、价格也高,我家六七亩地的菜每年能有3万多元的纯收入。”

记者了解到,榆中县位于甘肃中部,境内海拔在1400米至3700米之间。由于海拔差异大、地形及气候特点多样,造就了高原夏菜生长周期长和种类的多样性。每年5月份到11月份,这里盛产30多个种类的蔬菜,是全国冷凉型蔬菜生产基地,也是夏秋季全国销量最大的蔬菜基地。

腾辉介绍说,自从2002年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来,全县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同时注册了“兰州高原夏菜”商标,并将其打造成兰州乃至甘肃省的重要农产品品牌。

推行标准化生产,榆中县首创了蔬菜质量监管“联户联保”组织化管理模式。近年来,榆中县又将蔬菜种植乡镇的40个蔬菜生产重点村,确定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村,每村都设立了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标识牌和农药使用警示牌,全面推行质量监管“联户联保”制,每户都印发了一个“榆中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档案袋”,建立了蔬菜生产原始记录,并先后创建了全国无公害生产和标准化示范县。

目前,榆中县已认证“三品一标”150个,其中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116个、绿色食品认证31个、地理标志产品认证3个。在县域南部二阴山区建立了冷凉型高山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被甘肃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确定为出口蔬菜生产基地。

为加强蔬菜质量监管,榆中县在17个蔬菜种植重点乡镇的120个村,共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240名,初步形成了监管网络健全、监管队伍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县已建立57座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站,配备了专门的检测设备,培训了专业的检测人员,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检测。

经连续多年抽样检测,榆中县蔬菜质量名列全国前列,2016年全县共完成蔬菜样品检测10万多例,合格率达到了99.9%。

产业化联盟——

“抱团取暖”闯市场

榆中县组建了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化联盟,通过企业与技术单位的结合,实现蔬菜品种的多元化、产业体系集约化、蔬菜种植规模化、技术成果商品化,进而推动全县蔬菜产业升级

4月7日,榆中县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化联盟成立。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个以“抱团取暖”为目的的联盟就已经拿到了1万多吨蔬菜订单。

“以前我们都是等客商上门,市场风险太高。”榆中康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王刚现在有了新身份,他兼任新成立的兰州高原夏菜产业化联盟秘书长。王刚告诉记者,联盟成员有43家,包括了蔬菜种植、经销、包装、贮藏等各个环节的企业,“大家互通信息,统一标准,一头抓种植,一头跑市场,通过压茬种植,不让菜农盲目跟风,化解了市场风险。同时,我们的基地直供市场,减少中间环节,增加了菜农收入”。